1)第112章 自己练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真的吗?”

  梅映雪瞪大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陈建国,“我小姨说你是故意分饭给我吃的?”

  “当然不是的啦,你别听她瞎说,她就是以己度人,以为谁都能吃那么多。”

  两年多没见,梅映雪跟当初的样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凌乱的短发留长,扎了一条麻花辫,还用一根红色的棉绳系了个蝴蝶结,个头往上窜了一截,皮肤也黑了许多,

  可能是在村里帮着干农活,整个人晒得黑红黑红的。

  陈建国躺在草地上,舒舒服服地消食,脚上不远处就是流淌的河水。

  夏天正是涨水的季节,小河湾的水位已经涨了很高,距离堤面也只有三四米的高度,如果等到八月份水位最高的时候,可能就只剩下一米左右了,

  那时候滚滚河水汹涌澎湃,好像随时都能越过大堤,看上去很是危险,

  但在这里也只是稀松平常,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已经习惯每年江河里的大水,只要水位不继续上升,一般老百姓也不会去管,

  当然,建国后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主要河流段的大堤上,每隔两公里左右就会建一个哨棚,整个丰水期,哨棚里不能离人,必须时刻监控水位的上涨,

  这项工作一般也是由哨棚所在的村子来负责,

  一旦水位上涨到警戒线,又或者哪段堤坝发生了管涌,也就是水渗透到地下,顺着土壤的缝隙加速流动,带动泥沙喷出地面,严重的时候会造成整段堤坝崩溃,

  这种关键时刻,就要敲响铜锣,全村的男女老少便齐齐上阵,用扁担挑沙土过来抢险。

  以前这一段长江的险情很多,几乎年年都会发大水,但这几年又好多了,

  治理长江,也是最近几年农田丰收的保证之一。

  在1952年春末夏初的时候,为了治理长江,领袖亲自下令,启动了“荆江分洪工程”。

  这时候在长江上讨生活的人一定听过一句话,“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这个“荆江”,说的就是荆州境内的长江,这一段长江的水患,堪称万里长江之最,而在荆江段,最险的又在公安,

  呃,这可不是公安局的公安,而是地名,曾经三国时期是刘备在荆州的驻地,当时还叫潺陵,刘备的驻地就在潺陵县的油江口,

  那时刘备领“左将军”的职衔,人称“左公”,每每有人写信,总会问一句,“左公安否?”,而刘备则回信,“公安”,

  于是后来人们就将那里叫“公安”了,是“左公安泰”的意思。

  就在1952年,在领袖的亲自过问下,30万军民,用时75天,便完成了“荆江分洪工程”的一期主体工程,将呈“几”字形的荆江裁弯取直,又在公安县内设置了好多个分洪点,

  一旦长江水位过高,有可能发生险情,位于分洪点的水闸就会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