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4章 好大的口气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稻谷脱粒之后,还不算完,

  因为脱粒的谷子里面,会有很多的稻草碎片和草茎、草叶,需要把谷子之外的杂物清除干净,剩下的谷子再次晒干后,才能入仓、舂米。

  清除杂物的办法依然有两种,

  第一种,没错,还是纯人工,

  将谷粒堆在稻坪上,人站在上风口,用木头做的铲子将谷子铲起来,高高地往天上抛起,

  阵阵风儿吹过,含水量足的稻谷直接落到地上,而重量轻的稻草、茎叶就会被风吹开,

  这样反复铲扬几次,就能将大部分的杂物清除掉,

  剩下的谷子中的细小杂物也不可能完全清理干净,但也不耽误晾晒入仓了,

  这也是这年头大米中杂物很多的原因之一。

  第二种,则是使用一种传承了约两千年的“现代化”工具!

  这可不是语病句啊,

  在广大农村,这种工具真的被很多农民称为“现代化”工具,因为这也许是他们见过“最先进”的工具,

  而它也确实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那就是……扇车!

  据考证,扇车最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曾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我国的专利,直到十八世纪,荷兰的水手将南方的扇车带到欧洲,那里才有了这种工具,后来他们的工程师对扇车进行改进,再后来又与发动机结合起来,反倒超越了我国。

  而在我国,纯手工无污染的扇车一直在农村使用,直到九十年代后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風

  扇车的使用方式,是把粮食倒进扇车上面的料斗里,下边有人用力摇动风叶产生风力,谷物中的杂物就会被吹出去,谷子则顺着通道流到接粮口,

  看看,是不是跟现代化的机械收割机是一个过程。

  此时在一个个稻坪上,按照收割时间的先后,分成好几个作业区,

  早先收割的稻谷,已经晒过的,便在村子中间的稻坪上进行脱粒操作,

  为了抢时间,也是因为有了县城工人兄弟生力军的加入,村里的妇女们就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致志地捶谷子、打连场,

  部分壮劳力也特意被挑选出来打拌桶,将前些天抢收的稻谷进行脱粒,已经脱粒过的谷子,便有人挑到更远一些的稻坪上,力气大的就用铲扬的方式清除杂物,其他人便守着两台扇车,一个往里倒,一个在接粮口用麻袋装,还有一个就死劲摇。

  从田间地头,到村头村尾,无处不是热火朝天。

  陈建国抹了把汗,看着远处的拌桶,紧紧皱起眉头,

  王婉茹看了他两眼,再看看周围,拉着他小声说道,“这时候可别想着偷懒,大家都看着呢,慢点做不要紧,但一定要去做,快点干活去。”

  陈建国看着她,撇撇嘴说道,“呵,你还知道慢点做不要紧,那你还这么拼命?”

  王婉茹将脸色一板,“姐姐是大人,大人不一样,”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