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6章 精雕细琢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连三天,棉纺厂职工子弟小学的师生都在梅林公社梅林生产大队义务劳动,

  大队上除了管一顿午饭,其他任何东西都不需要提供。

  而经过棉纺厂机修队和县城初、高中物理老师的联合攻关,第一代踏板打谷机也成功诞生,

  尽管样子有点丑,但是不影响使用,

  在确定这种机器能极大提升打谷脱粒的生产效率,就连妇女也能轻松使用之后,县里立刻决定成立县城农机公司,从各大工厂的机修队调人,分配一批今年落榜的高、初中毕业生,又从基层公社中选拔了好些个老木匠和篾匠,完成农机公司的组建,全力生产这种打谷机,供应给全县的生产大队,

  除了试验机,正式生产的第一批十台踏板打谷机,连带一封报喜信,被县政府敲锣打鼓地用供销社的卡车送去了地委,

  地委验证过之后,留了一台做样机,将剩下的九台机器用卡车挂上大红布大红花,连带两封报喜信,敲锣打鼓地送去了省城,

  省里验证过之后,留了一台做样机,将剩下的八台机器装上火车,挂上大红布大红花,连带三封报喜信,敲锣打鼓地送去了北京。

  别怪大家小题大做,

  就在今年,领袖再一次郑重提出要重视农业,表示我国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吃饭是头等大事,任何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在这种情况下,一台可以大幅提升劳动效率,而且不费电不费油,仅仅只需要费几碗饭、几个馒头,扛着就能走、到了就能用的踏板打谷机的作用和意义,自然是可想而知!

  等到这台机器推广到全国,验证对农业生产的帮助,从县城到省里,一连串的表彰肯定少不了,作为创意人的陈建国肯定也不会被落下。

  当然,现在陈建国的收获还没有到来,反正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封通报表扬信是少不了的,

  若说物质奖励,

  只希望不要是学习资料、练习题就好!

  至于王婉茹,除了满手满脚的血泡,别的什么都没捞到,

  如果不是每天晚上陈建国给她用热水泡脚,用针帮她挑破血泡,只怕这三天都熬不下来,

  就算她离开了王家,物质上却从来没有缺少过,最多也就是自己做做饭洗洗衣服,什么时候受过这种苦,但是这姑娘脾气犟,陈建国也没辙,就只能帮她扎扎血泡这样子。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别的办法。

  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陈建国在桌面上摊开一叠旧报纸,打算开始写作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

  题材已经想好了,就叫“在希望的田野上”!

  眼下正是双抢时节,小半个中国都在忙着抢收抢种,发表这种文章正好应景。

  拟定主题,便开始构思大纲,

  首先是视角,不用说,第一视角肯定是小学生,这年头全国的小学生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