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8章 出租车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年头的火车速度有点难以启齿,

  陈建国还记得,有参考资料上说,58年制造的“巨龙号”内燃机车,时速可以达到100公里每小时,64年研发出来的“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达到120公里每小时,

  那么,拨开迷雾见真相,这年头火车的正常行驶速度是多少呢?

  不得不说,还是比汽车要稍微快一点,

  答案就是,平均48公里每小时!

  所以,从江南到北京,陈建国在车上熬了一天一夜还多,

  等从火车上下来站到地上,依然感觉整个人在摇晃,

  就连功夫深厚的欧德丰,也难免有点头晕,沈部长更是蓬头垢面脸色煞白,

  但他们的精神头竟然都还不错,伸长脖子左右张望,似乎想看看首都是什么样子。

  还真别说,就这个火车站,便已经让他们大开眼界。

  58年9月的时候,万先生召集了北京一万多名建筑工作者开会,提出要修建“国庆十大工程”,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这便是后来的“北京十大建筑”,齐聚文学

  其中之一的北京火车站就在第二年动工,出动了2万多名工人,只用了几个月就建成启用,

  此时他们下车的地方,就是北京的十大建筑之一,能不让他们大开眼界么。

  顺着人群慢慢出站,到了站外,便是一个很大的广场,由于面积太大,让人感觉广场上空荡荡的,

  沈部长看了一圈,便往一个戴着袖标的工作人员走去,操着一口本省普通话说道,“同志您好,请问一下,我们要去全国作协,要到哪里坐车呢?”

  那位工作人员也挺客气,“哟,去作协的啊,不会是大作家吧?”

  沈部长笑了笑,“我不是大作家,”

  然后指了指身后的陈建国,“那位才是。”

  “他?”

  工作人员愣了愣,“那不就一小孩儿吗?”

  沈部长笑道,“您别看他年纪不大,他的写作成绩却不小,《闪闪的红星》和《红雨》这两本书,您知道吗?”

  “哟,”

  那人顿时惊了,“你该不会是要说,他就是耳东吧?”

  沈部长顿时昂起头,与有荣焉地说道,“可不就是耳东吗,他这次就是专门到作协来开会的。”他没有说讲座,怕有炫耀的嫌疑。

  一听是大作家耳东,工作人员更热情了三分,“你们可以去那边坐公交车,也可以去那边坐出租车。”

  刚刚走近的陈建国一听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当即问道,“出、租、车?”

  工作人员以为他不知道出租车是什么,便耐心解释道,“对,就是出租车,和人力三轮车一样,你们坐了就不会搭别人,价钱也是按路程远近算,就是比较贵,一公里要两毛钱。”

  然后看了看三人,笑道,“不过你们这次出来应该算公差吧,那坐一回出租车也挺好,这可是咱们自己国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