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9章 观后感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即便是两条过江龙,也不可能永远占据老百姓的话题中心,

  5月份,一部电影将全县老百姓的热情都给调动起来。

  那就是由本地著名作家耳东的作品改编,经江处长亲自批准,在1963年拍摄的电影,《闪闪的红星》!

  没错,电影都已经拍完一年多了,但直到现在才轮到小县城放映,

  别嫌慢,这还是快的,

  托陈建国在这里的福,小县城的放映时间跟地委保持一致,否则的话,天知道明年能不能轮得到。

  不过也别奢望太多,就一个拷贝,想要让全县的老百姓都看到,嘿嘿,还有得等!

  当然,陈家人是全县第一批的观影人,

  在县城电影院,和县里的部分干部、工人、社员、学生一起,观看了县里的第一场放映。

  放映结束,徐书记走上舞台,对所有人发出要求,“同志们、同学们,《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是根据我们县著名作家陈建国同学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的电影,

  电影拍摄完成以后,在全国各地上映,都引起热烈的反响,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发讨论,并且在某些地方,还涌现出一批向潘冬子学习的先进人物事迹,

  虽然直到今天,电影才轮到我们县,但是,原著小说,是我们很多人都看过的,今天,我们又观看了电影,想必对剧中的人物和事迹,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里,我向大家提出一个要求,所有单位的干部、工人,所有公社的社员,还有学校的同学们,在看完电影以后,交一份观后感上来,”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顿了一下,轻声笑道,“当然,陈建国同学就不用了啊。”

  台下顿时发出一阵轻笑声,让作家写自己作品的心得体会,也确实有点夸张。

  陈建国却抿着嘴假笑,

  免了我的又能怎样?

  大爷爷、爷爷、外公、外婆、父亲、母亲,我家两个干部四个工人,还有一个正在上三年级的妹妹,和一个正在上一年级的弟弟,唔,一年级的弟弟应该不用了吧?或者随便扯两句?

  剩下的加起来还有多少?

  7篇!

  不说替他们写,最起码要给他们列个大纲吧,否则就大爷爷他们脱盲班毕业的水平,能写出什么好的观后感?

  然后,他又看到了袁天和赵跃民两人幽怨的目光,

  得嘞,再加两篇。

  回到家里,果不其然,

  母亲一把薅住陈建国,“观后感怎么写?”

  父亲背着手干咳一声,“那个,既然小说是你写的,你应该最清楚里面的人物故事,这样,你给起个样,我们都参考一下。”

  对于母亲父亲的这种行为,如果是在平时,爷爷绝对会对其进行严厉的谴责,

  但这一次,四位老人家都老神在在地在一旁等着摘果子。

  没办法,陈建国只得上楼写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