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1章 套路深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斌沉吟两秒,笑道,“难怪马先生不要稿费,原来是看不上,一本书净赚4元,20万字便是两本,那就是8元,上下册各3万,总共24万元,确实要比投稿更划算。”

  随即抬起头来,笑了笑说道,“不过,我为什么要答应你呢?难道就为了6万元的发行费?况且,如果这3万册卖不掉,也未必能有6万。”

  陈建国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难道6万元还不够?就算20万字都由你们报社出版,几期下来,也不过这个数而已吧。至于卖不卖得掉,成本我都一分不少地给你们,你们稳赚不赔,还能有什么问题?”

  “这个,”

  罗斌低下头,眼珠微转,随即苦笑道,“可是这么一来,我报的声誉会受到影响啊,在此之前,虽说也有过作家过档的事,但还从来没有过作品断档,影响了声誉,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陈建国微微笑了笑,“再加海外独家代理权,如果有香港以外的书商要发行,一切都交给你们报社代理谈判,给你们百分之十五的代理费,”

  说着昂了昂头,笑道,“我之所以选罗先生,是因为明报已经有了倪匡,而《真报》是明报之下刊载小说发行量较大的报纸之一,且具有图书发行资格,但《真报》却不是唯一的一家,如果这个条件你还不同意,那我只好去找其他报社洽谈。”

  罗斌脸色微变,哈哈笑道,“就按马先生的条件,那一万元的订金就不用了,三万册书我们还是印得起的,就当是交给朋友,

  不过,”

  顿了一下,他拱起手笑道,“等书卖完之后,可否由我报继续连载?”

  陈建国笑了笑,“行,没问题。”

  3万册几乎是目前香港小说市场的极限,别看香港人多,可愿意花十几块钱去买一部小说的却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买了书还可以传着看,这个数量差不多就到头了,

  要再几年,香港的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普通民众的收入日渐走高,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舍得花钱买书,那时候别说3万册,30万都能卖出去,

  至于现在就别想太多,卖完书之后,报纸想继续连载,那就去登呗,反正钱已经到手,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何况就算他们的报纸不登,也肯定有大量小报和盗版书商抢着印,犯不着计较这点小事。

  罗斌拱了拱手,“那就多谢马先生,以后如果还有大作,亦可照此办理!”

  陈建国端起茶杯示意,“好说,好说。”

  一顿饭的功夫,酒店的律师已经拟好两份合同,一份代理出版合同,一份版权代理合同,

  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建国已经不是作家,而是类似金庸的出版商老板身份,

  在香港,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黄玉郎就创办了玉郎集团,一个漫画、一个小说,在文化产业与金庸平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