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7章 建筑师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买地?”

  霍先生看着他呵呵直笑,“看来阿国你这本书赚了不少啊!”

  太平山的地皮可不便宜,这里早年只有欧洲人才能居住,是香港高层权贵聚集之地,绝不允许华人上来建房,混血的也不行,

  后来有一半中国血统的荷兰裔犹太人何东,做了香港第一任首富之后,才打破这个规矩,在山顶兴建了何东花园,

  这位顶着欧洲人的面孔,却一辈子穿大褂的何东先生,也是香港的一代传奇人物,连霍先生都受到过他的提携,

  霍先生当年初入地产业,买的第一块地皮就是何东的,因为钱不够,还特意允许他分期付款,也是何东指点他可以到银行开户、办理贷款,

  当时霍先生借到第一笔贷款,还感叹地说了一句话,“银行真是好地方,给贷款才收7个点的利息,找私人拆借,利息都要12个点!”

  他后来乐于提携后辈,自认有一部分就是受到何东的影响。

  澳门的那位赌王便是何东的侄孙,因为有这层关系,也才能迅速发家致富。

  这个年代在香港说一个人不自量力时,就有一句专用的话,

  “你以为你是何东啊!”

  以何东的能量,也是费尽千辛万苦,才有资格在太平山顶兴建房舍,可见这里在香港地产界的地位如何,

  即便现在早已打破这个规矩,香港地价也处于低谷,可这里依然是香港最贵的地方,随便一块地都在好几十万,陈建国张嘴就要买一块太平山上的地,就说明他赚的钱远远不止那28万。

  听到霍先生的话,陈建国咧着嘴笑道,“感谢读者抬爱,各方销量都还不错,收入有两百多万港币。”

  霍先生不禁嘴角微抽,“如果你生在香港,只怕金庸也不如你。”

  1959年金庸与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到今年已经有整整十年,他既是作家又是老板,靠着明报赚下丰厚的身家,

  如果陈建国身在香港,以他的本事,恐怕也不难做到,甚至犹有过之。

  既然有钱,又想自己买地,霍先生自然乐见其成,

  他沉吟两秒,便站起来走到墙上挂着的地图前,对着陈建国招招手说道,“你过来看,”

  说着手指点了几个地方,“我在这些地方有几块地皮,都是前些年买下来的,”

  他说着怅然地笑了笑,“后来不许我搞开发,我就干脆囤在手里,没想到碰上银行信用危机,一直拿到现在,既然你要买地,干脆转让给你算了。你看看,想要哪里?”

  陈建国看了看地图上霍先生指的几个地方,不禁暗暗咋舌,这几块地都在太平山上,东南西北都有,属于入则宁静出则繁华的好地段,常人拥有一块已是难得,霍先生却握着7块,这还只是他手里地皮的一小部分,可见其财力雄厚,随即仔细考虑一下,指着一个地方说道,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