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6章 乔迁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过去现在、南方北方,建新房都是一件大事,所以才有乔迁之喜的说头,

  陈建国的新房弄好了,自然也要请左右邻居街坊,还有单位上的战友过来热闹热闹,

  不过在如今提倡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下,就不需要操办宴席,只要将院门敞开,任由客人自由出入,再准备一些瓜子花生糖果之类的东西,多烧茶水,也就够了。

  这天早上,陈建国带着两大包行李,早早地过来打开院门,

  隔壁的邻居听到动静,立刻过来道喜,“新家落成、恭喜恭喜啊!”

  陈建国热情地招呼,“谢谢谢谢,请进里面喝口茶。”

  街坊们也不推辞,三三两两地结伴走进来,有的人手里还拿着礼物,

  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甚至都不是买的,

  这地方以前也就是农村,后来首钢在这里落户,才迁来大量外地人,然后随着首钢一起发展,当地才逐渐有了城市的轮廓,

  那时候还有句话,10个本地人,就有8.5个是首钢的员工或家属,刚建成通车没几年的地铁1号线上,如果满车厢是香肠味,准是首钢又发香肠了,如果满车厢是酒味儿,准是首钢又会餐了,

  所以在这一片,首钢是最大的坐地户,除了文工团所属的军分区,其他任何单位面对他们都要让上三分。

  除了首钢人,剩下的大半都是原来的农村人,

  这条巷子以前便是一个村子,附近的街坊也是以前的村民,许多人都会点手工活,平时互相的人情往来,也都习惯送点惠而不费的东西,

  比如竹编的开水瓶外壳、藤编的篮子簸箕、自家做的椅子凳子,都是些家家户户都能用得上的实用物品,

  陈建国也都一边道谢一边收下,然后请他们到屋里参观。

  其实房子刚建好的时候,他们就进来看过,

  或者说,这座院子就是在他们的“监视”下,一天天建起来的。

  整体格局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本来以这个院子的面积,完全可以按照四合院的格局去建,什么一进、二进、三进都可以安排上,

  但是当下这种风气,他可不敢冒大不韪去犯险,回头被扣上“开倒车”的帽子可划不来,还是规规矩矩和尘同光更安全。

  院子的大门照样开在东南角,进门是两片白墙,但是在迎面的墙上,陈建国写了李先生一首沁园春的词,那档次一下子就提上来了,从门口开始,地面铺着厚实的青色城砖,这些曾经构成老北京城墙的砖石铺在地上,历史的厚重感顿时扑面而来。

  本来关青提议要将这些砖石打磨抛光之后再拉过来,这样显得新一些,不少领导家铺地用的旧料就是打磨翻新过的,不过让陈建国拒绝了,只说要清理干净就好,

  铺旧砖就够让这些街坊们眼红的,要是翻新了那还得了,没见别人家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