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5章 搬救兵_450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笑道,“你可是无所不能的陈建国啊,对付一个小孩子还不是是手拿把掐,这不照顾得挺好的吗。”

  “那是!”

  陈建国一手端着脸盆,一手叉腰嘚瑟了一会儿,随即看向床上的小家伙,沉吟两秒,“不行,我得去搬救兵,不然咱俩都干不成工作。”

  小梅偶尔回来一两次还没人说什么,但如果天天往家跑,肯定难免有人说闲话,

  他自己要搞创作,这两天被臭小子整得连思路都不连贯,没个人过来帮忙还真不行。

  梅映雪脸色有点为难,“我嫂子又怀上了,这都第四个,要不然还能请我妈过来,”

  说着还叹了口气,“上次过年的时候回去,村里明明在提倡少生,怎么又怀上了呢。”

  后世说起计划生育,都认为是80年代以后的事,在此之前肯定都是提倡多生,

  其实不是,

  50年代初期的时候确实是提倡多生,为此提出人口控制的马寅初还多次遭受批判,

  但与此同时,在1955年,中央就发出过《关于控制人口的指示》,婴儿出生潮在1957年达到顶峰后开始回落,

  到了1962年,又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提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只不过,这一年,也是我国第二次婴儿潮开始的年份,这次婴儿潮持续了10多年,

  之后中央又分别在65年、71年两次强调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在当年制定的“四五”计划中,还提出一个口号,“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到了73年,又成立了“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在全国提出“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

  这些口号和通知指示并不只是喊喊而已,全国很多地方也都落实到位,比如在农村,计划生育小组的干事用办板报、宣讲等方式,到田间地头为老百姓普及多生孩子的坏处,同时发放一定数量的计生用品,在这段时期,这种深入到老百姓家里进行工作的务实做法,有效地抑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比80年代以后“事前干预”不做、只管“事后罚款”的做法强了不知多少倍。

  只不过嘛,宣传做得再好,也难免有把握不住的时候,小梅的嫂子就是,这都已经是第四胎,她的两个姐姐也都是两三个,幸亏现在没有罚款,否则小日子肯定过不下去。

  陈建国笑着摆摆手,“人丁兴旺是好事嘛,这有什么,”

  顿了一下,又说道,“你现在还给家里寄生活费吗?”

  “呃,”

  梅映雪迟疑了一下,说道,“没有每个月寄,就是过年回家,给我爸一百块。”

  陈建国当即说道,“一百块也太少了,农村日子都不好过,爸妈肯定会支援你哥你你姐他们,那点钱也就够交几个孩子的学费,以后你再给加加两百。”

  小梅瞪大眼睛,“三百块啊?”

  这都快够一个工人的工资了。

  陈建国笑了笑,“我们家小金库不在你手上吗,就从那里面出。”

  顿了一下,又说道,“不过这钱只能给爸妈,让他们去支配,不然弄得家里起矛盾了可不好。”

  也就是梅家人都是识大体的,否则陈建国还不敢这么大方,升米恩斗米仇的事多了去,他可不敢随便拿钱去考验人。

  小梅眼睛笑成两弯月牙,“不用,我工资就够了,”

  随即拉着老公的手,踮起脚尖亲了一口,“你真好。”

  陈建国嘿嘿笑道,“那是,咱们是一家人嘛,”

  随后说道,“你先在家里看着,我去趟邮局打电话。”

  说完转身便往外跑,到了邮局往爷爷办公室打电话,“爷爷救命啊。”

  爷爷听到顿时吓了一跳,“出什么事啦?”

  陈建国,“你重孙子太调皮,我搞不定他,要请个能镇住他的人来。”

  爷爷黑着脸,“等着。”

  然后啪地一下挂断电话。

  三天后,马秀英便背上一个包、手上两个包到了北京。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