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6章 过审_456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妈驾到,陈建国自然得大解放,

  他自己碰小家伙,那是小心翼翼,就跟碰瓷娃娃似的,生怕一不小心给弄伤了,但在母亲手里面,小爱华就跟布娃娃一样,随手一拨便翻过来,再一拨又滚过去,好像一颗萝卜任她折腾,

  偏偏小家伙不仅没有半点不适,还乐得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看到这一幕,陈建国只能感叹小娃娃的神奇,摇着头去搞自己的创作。

  接下来几个月,他专心写书,终于在6月份拿出一份初稿,

  成稿之后,满心忐忑地交到创作部何主任手里,……虽然这个任务是张团长下达的,但他是创作部的人,必须按照流程走。

  何主任对他的作品自然很重视,却也异常谨慎,

  毕竟是运动会时期,发表作品必须符合上级精神要求,所以在审核的时候也格外小心,

  等他用了一天时间看完,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古怪,

  说这部作品好吧,也确实算好,文体采用的是纪实文学的创作手法,以邢台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当地部队在地震发生之后,克服了重重困难营救百姓的故事,

  其中包含大量对地震破坏力的描写,以及对错误避震常识的纠正,另外还有很多地震预防小知识,

  最重要的当然是人民子弟兵为人民奋不顾身的奉献精神,哪怕只是看文字,都觉得很感人,

  从故事的角度来说,的的确确是一篇好作品,

  而且江处长对文艺作品创作要求的“三个突出”和“三个陪衬”也很清晰,这方面都没有问题。

  但是呢,缺陷也不是没有,

  首先,由于这是一出话剧剧本,所以陈建国在创作的时候,就采用了一种“画面静止”加“旁白”的表现手法,

  比如说地震来了房屋倒塌,老百姓被压在房子里,正是观众们揪心的时候,他却突然来一出旁白,解释遇到地震的时候该如何躲避,

  这就很让人出戏。

  不过联想到年初的川西大地震,何主任也只当是陈建国在普及避震知识,这也就算了,

  可是,里面缺少对运动会的歌颂,就让他有点拿不定主意,

  倒不是说缺乏主题精神,作品里面对李先生口号的描写可谓是铺天盖地,一点都不少,但就是对这几年的运动会避而不谈,运动会没有、运动员没有、运动口号还是没有,这是想咋地?

  想不通,便将陈建国召来询问,

  陈建国早有准备,“主任诶,这个不用写得太明显,咱们演员表演的时候,都戴上红袖套、布景板上刷上标语、后面李先生的画像挂起、江处长命令的声音响起、……”

  不等他说完,何主任便两手一拍,“你这个办法可以运用到其他话剧里面啊!”

  陈建国憨厚地笑了笑,“那是你们领导的事,我就是个搞创作的小文员,啥也不懂。”

  何主任顿时心领神会,这就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