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3章 技术活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操场上,陈建国看着前面好大一长条高高的稻草堆发呆,

  偌大的操场上,从校门口到最里面的高年级教室,在南面那条边上,堆了数不清的稻草堆,连老师办公室和宿舍的那栋楼都被遮住,

  这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刚才我在教室怎么没看见?

  这是马校长找回来的物资?

  好神奇啊!

  这个应该就是给教室穿的衣服吧,

  用稻草给教室保暖?

  有创意!

  倒不是说稻草不保暖,恰恰相反,用稻草保暖,效果真不是一般的好。

  上辈子小的时候,他也是在农村里度过的,每到冬天,最爱做的事就是在稻草堆里打洞,

  真打洞,

  八十年代的江南农村,每到秋天丰收以后,先将稻谷脱粒,剩下的稻草就会扎成一捆一捆的,堆在房子两边的山墙下,至于稻田里剩下的茬子,则会被一把火烧掉,既可以烧死田里的虫子,减少稻田的病虫害,草木灰还能肥田,又省了来年耕田的难度,可谓一举多得,

  而堆在山墙下的稻草堆,则是灶膛里最好的引火材料,

  这玩意不能当常用饲料,枯稻草太干,而且纤维很粗很难扯断,牛羊偶尔吃点还行,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所以只能用作燃料。

  但对小孩子来说,高高的稻草堆,那就是天然的游戏场,攀爬跳高,在上面打滚,不仅男孩子喜欢,连女汉……孩子也玩得忘乎所以,

  尤其是到了冬天,外面寒风呼啸,屋子里也很冷,便可以在稻草堆下面打洞,

  就是把某个地方的稻草扯出来,扯的时候必须要有讲究,否则就会坍塌掉,压得小孩子哇哇大叫,

  不过对于经验丰富的农村孩子来说,在稻草堆底下打洞那是小菜一碟,

  因为稻草堆堆起来的时候,就是交叉叠放,只要找准位置,直接扯出两捆来都没事,

  那时候陈建国的最高记录,就是挖出一个高约半米,深有一米多的大洞,然后抱着从灶膛里挖出来的烤红薯,一个人躲在稻草洞里,风吹不着雪打不到,比烧着大树根的屋子里都要暖和多了,美滋滋,连家里的猫狗也会跟着进来蹭热度,还赶都赶不走。

  所以啊,用稻草取暖,完全可行。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许多条件不好的人家,还用稻草替代棉絮做床褥子呢。

  可是,这些稻草堆,要怎么挂在墙壁上呢?

  总不能在所有的屋顶和外墙下都堆上稻草吧,那得多少稻草才够啊?!

  再看看以牛老三为首的棉纺厂运输队,赶着骡马将一车车的稻草拉进学校,具体有多少稻草堆,还真不好说。

  这时全校的学生都被集中到了操场上,按照不同的年级,各自划分了不同的责任地,

  摆在一年级小盆友面前的,是全校最小的一堆,

  呃,如果说小学生是花朵,那他们顶多算是小花苗,重在参与,不能要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