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9章 手疼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完开门炮,奶奶和母亲便端着两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和红糖鸡蛋进了餐厅,

  开饭了!

  小县城虽然地处江南,但因为临近长江,是个码头小城,南来北往的人都会在这里停留,久而久之,这里的饮食习惯,也会变得南北交融,

  尽管日常吃的是大米饭,可北方的饺子、馒头、汤圆、大饼,在这里也不鲜见,尤其是这里的牛肉面和牛肉粉,也是方圆数百里的一绝,

  这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便是随的北方。

  除了饺子,还有一碗本地特色的红糖鸡蛋,

  每人碗里盛两颗煮鸡蛋,再舀上半碗红糖水,热气腾腾的鸡蛋加饺子,咸甜交织的同时,整个人都热乎起来。

  吃完早餐,

  奶奶忙着收拾东西,大爷爷和爷爷则在屋里坐着,等着客人上门来拜年。

  到了他们现在这个年纪,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也就不需要四处奔波去给别人拜年,安安心心地等着别人过来就行。

  大爷爷和爷爷在家里坐镇,陈速羽和马秀英便担负起出去拜年的任务,

  尽管陈家的根在陈家湾,族老长辈都在那里,没什么亲戚可以拜的,但在小县城深耕十几年,也新交了不少朋友,

  别的不说,就单位里的领导,还有跟爷爷一般年纪的老工人,都必须要去拜个年问个安。

  至于陈建国小朋友,当然是跟着父母亲一起走,担任吉祥物的角色。

  他们这一走,相比其他人家的欢声笑语,便不免显得有些冷清,

  还是陈家的人太少了。

  一般来说,以前的人结婚早,男的十七八岁、女的十五六岁便结了婚,再加上当时多子多福的观念,一家少说也有三四个,多的七八个子女也不稀奇。

  但那是有条件的!

  没条件的家庭,尤其是在农村,二十好几能娶上媳妇儿就算好的,三十多岁的大龄剩男也不鲜见。

  当年陈家只有两亩薄田,一年到头也只能混个温饱,哪来的余钱请媒说亲?

  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家里想给已经二十七八的大爷爷说门亲事,却正好碰上30年大部队打过来,大爷爷便拎着家里仅有的一把菜刀去参了军,此后辗转全国,一直到46年底因伤退役回了老家,别看他老人家四肢齐全精神抖擞,只有脸上一道伤痕,但身体里的骨头不知断了多少,身上的伤疤也是参差交错,为了不耽误别人,便谢绝了县里给他拉媒的好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去。

  其实不止他一个,跟他差不多时间退下来的老兵,就没有一个身体没毛病的,打光棍的也不少,若是能在晚年跟一个寡妇搭伙,那都算是好的。

  当年大爷爷走了之后,家里便用那钱,给爷爷娶了媳妇儿,但没过几年就爆发了抗战,那时候人心惶惶,不知多少人遇难,哪还敢再要孩子。等到后来赶走了鬼子,可年纪也大了,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