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0章 李自成东征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大同进军,准备牵制姜襄、唐通等边镇人马,策应李自成攻打太原。

  刘芳亮、马世耀、刘汝魁则率领十万人马,为南路,沿着黄河北岸进军,攻占大名后,沿着运河向北,与主力会师北京。

  近些年来,晋燕之地,天灾连连,朝廷又严刑催苛,再加上清军频频入寇,百姓早就活不下去。

  李自成均田免粮的口号一喊,三晋百姓都箪食壶浆,盼着顺军到来。

  而这一次,李自成知道自己是要争天下,他成为天子之后,百姓都是他的子民,都是他老李家的财产,也一改往日的流寇做派,严禁士卒杀戮百姓,军纪好的不像话,甚至有“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新说法,得到百姓的拥戴,不过士绅大户,却依旧凄惨。

  士绅实力虽然强大,但是当百姓都站在,李自成一边时,那士绅便也不值一提。

  一时间,整个三晋的贫苦百姓,都在传送着,“吃他娘,穿他娘”的口号。

  而想“吃他娘,穿他娘”的人,并不只是山西的贫苦百姓,还有大明朝的军队。

  明朝的财政早就破产,到崇祯十七年,各地人马普遍欠饷,连吴三桂的关宁军,都已经十四个月没有发饷,其他各镇便不要提。

  当兵拿饷,天经地义,军饷都没有,老娘和孩子都饿死了,还他娘的打仗卖命?

  老李不是来了么?姜襄、唐通等人一合计,咱们就吃老李,穿老李了。

  李自成东征,气势汹汹而来,是准备打硬仗的,结果除了给他带绿帽的高杰溜了,然后在宁武打了一场惨烈的攻坚战之外,各地明军,包括精锐的边军,全都投降。

  十多万山西明军,一下全都变成了顺军,他们也没啥别的要求,老李管饭,给饷就行。

  顺军一路势如破竹,将士们气焰高涨,李自成心里却一下没底起来。

  一下多了十多万人要吃他,而且随着进兵,想吃他的人更多,李自成不禁心头一凛,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不过李自成虽然意识到,这个家可能不好当,但是既然已经东征,那便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关中,大顺朝已经吹响了东征的号角,北京君臣之间,却还在扯皮。

  迁不迁都的事情,始终不能决定下来,有良知的大臣,便建议请太子南下,这下大臣们同意了,但皇帝却又不干了。

  眼看着,李自成已经东征,事情总僵持着也不行,既然暂时迁不成,那就得挡一挡李自成,说不定能保住北京呢?

  毕竟崇祯登基以来,北京也不是第一次被兵临城下,前后都被人围了五六回,不差李自成这一次。

  大明朝不是还有关宁铁骑没动么,有这张牌在手里,大明未必会输。

  不过调兵却需要钱粮,没有钱粮,崇祯也调不动兵。

  崇祯登基十七年,仗就打了十七年,国库早就空空如也,根本没有粮饷来调兵。

  无奈之下,崇祯只能打起官员和勋戚的主意,想让他们献出家财来,帮助大明渡过难关,可这样一来,只是让大臣更加离心。

  这江山是朱家的江山,要出银子,也是朱家的藩王和勋戚带头出。

  结果,大明朝的国仗,却带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不仅自己不捐银,反而将周后送来的五千两,扣下两千两,只交三千两,自己还赚了两千两回去。

  大明朝的勋戚贵族,同明朝的命运气同连枝,世代享受特权,却是这种表现。

  明眼人一看,就晓得大明要完。

  大臣们忠心的没钱,有心无力,会捞钱的人,早准备投靠大顺,结果却只筹到数万两白银。

  钱没筹到,兵马掉不动,李自成却已经杀入山西。

  大学士李率泰,是山西人,家财万贯,眼看这李自成快打到老家,与其家财要被顺军洗劫,不如用来报效朝廷,于是自请督师,愿意私财饷军,不烦官帑,提师西征。

  北面大顺正和明朝进行最后一次大交锋,河南的高义欢也没闲着。

  三月间,鹿邑城外的旷野上,从北面奔来几匹快马,激起了阵阵的马蹄声响。

  李岩骑在马上,不时惊讶的四处张望

  (感谢從前以後ing的1000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