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79章三王会战(二)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年号就代表着一个王朝,后世用什么年号来记事,这个年号所代表的王朝,就是当时中国的正统王朝。

  现今天干地支纪年为甲午年,西历纪年公元1654年,明朝纪年为共治五年,金为永章七年,清是顺治十一年。

  在这一年三月间,中原大地注定要发生一场关系天下命运的大战,大明朝摄政楚王,兴大军,立志要扫灭天下混乱,光复河山,使天下奉正朔,同用大明年号。

  三月初,中原大地冰雪消融,黄河已然解冻,这也就是说,清军无法踏冰过河了。

  明军沿着山下寨,摆明了是想拖延,可是多尔衮却拖不起,他没有那么多时间。

  除了山西要他平定之外,满清从去年八月间开始,就一直再打仗,影响了去年的秋收不说,山西的叛乱,河南和山东处于明军的兵锋之下,也会影响今年的春种。

  满清的府库早已见底,多尔衮拖不起,他只有强攻一徒,逼着王彦决战。

  战场的情势,就是那么奇妙,王彦发大军而来,尚可喜坚守洛阳,明军要硬功,就只能死伤惨重,他为清军争取了那么一点主动权,可是王彦往后退一步,沿山下寨,攻守的位置立刻就变了。

  清军粮饷不足,就只能被王彦牵着鼻子,去硬攻王彦的营寨,王彦牢牢的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

  多尔衮知道这一点,可是他没有办,清军只有速战击败王彦,获取中原大战的胜利,满清政权才能转危为安。

  金清联军在河南的兵力,超过二十一万,除了把守重要关隘的人马外,能直接投入战场的人数,为十九万人。

  三月初五,大晴天,多尔衮只留下五千人守洛阳,便带着十九万大军,向明军的营寨逼近。

  中午时分,金清联军以达万安山脚,明军哨骑早已发现了清军的踪迹,飞马入营禀报。

  明军大营靠山而建,绵延十余里,营前探马奔驰,不停的报个敌军的位置。

  王彦与众将得到消息后,早已登上瞭望楼。今日天气晴朗,春日暖阳高挂,天空万里无云,视野极好。王彦与众将向北眺望,见原野上遍布的人潮正汇聚而来,前面人少,但越到后面人就越密集。

  “报!敌军距营七里!”哨骑疾驰而回,翻身下马,单膝禀报。

  这望楼很高,视线急好,天气晴朗,不用探马禀报王彦等人也能看到。

  王彦一下看出好几里地,见敌军前面马蹄轰鸣,后面枪如林,旗如云,随即开口问道:“你满瞧瞧,多尔衮那厮带来了多少人马?”

  李过看了看,“这从前至后绵延多少里也看不清楚,再加上步骑混杂,不好估算,但是瞧这架势,恐怕得有二十万!”

  “那多尔衮不是将能带来的都带来呢?看来他是想要拼命了!”刘芳亮笑道。

  王彦脸上也漏出笑容,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