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3章 归咸阳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议事完毕,东方已明。廷尉道:“臣奉王命,使于河东,盖河东守稽别有他故,将返咸阳,王命蒙卿兼领二郡。今蒙骜视事,诸吏用武,纵诸侯兵多,其奈我何!臣幸成使命,将归咸阳,愿与卿辞!“

  蒙骜道:”尉公之至也,从上党之刑徒。今将归也,复以何名?“

  廷尉道:”稽守之归也,焉得无迹。愿以饯之,而起全家良贱。“

  于是整个白天,安邑城内喜气洋洋,几乎看不出战争的气氛。蒙骜、无伤、无名等河东官吏于郡守府大宴,为即将离任的王稽饯行。同时,王稽的家臣、妾婢将王稽这几年在河东积蓄的家私打包装车。而这时,一支百余人的盐商满载着盐包,或用车,或用牲口,踏上了虞坂道。其中一个二十来人的商队由一名年过五旬的老者率领,旁边还有一名年约四旬的壮年,其他人都二三十岁,牵马拉牛,精明强干,引得周围的盐商阵阵羡叹。只不过那名老者和壮年都不怎么说话,大凡与盐商的交往,都由马队的首领代为应酬。商人们自然见多识广,看出这了群人不寻常,也就不再自找麻烦,有意无意地离他们远一点。

  只用了一天,盐商们就翻过虞坂道,到达茅津上船。从这里,安邑的盐将四散到诸侯各国。不同的盐商,各有各的客户,船队也不同,就在茅津分道扬镳。但这支十余人的商队到了茅津后,就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

  第二天,由十五名剑士护卫的一队官吏,由官船摆渡,在茅津过河。上岸后,直接上了对岸迎候的车队,即风驰电掣般驰往函谷关。等他们已经到达函谷关了,河东那边王稽的家人才慢条斯理地出发,一程程向蒲坂而来。

  随廷尉返回咸阳的王稽,心情复杂。他向廷尉坦白了自己与诸侯交通的事实,他认为自己毫无私心,只是为了能够为秦国保留尽可能多的国土。如果失去了国土,就算自己战死阵前又有何意义呢?如果能够不战而保全国土,哪怕是部分国土,也好过战败而失去全部国土吧!

  当然,他也知道,私通诸侯这个罪名有多大,它几乎就相当于反叛。在他媾和前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一点。但相比于战败阵亡,如果能够保存下部分国土,哪怕手段不太光明,但最初结果是好的呀!

  一方面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夹杂私心杂念,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的行为够得上死刑,他的心情一会儿沉一会儿浮,难以平静。

  廷尉的态度倒是给了他一些安慰。在王稽说明了真相后,廷尉立即制止了他进一步的供述,以免他在不经意间,露出可以被旁人穷追猛打的把柄,让秦王也保不了他。他有话直接向秦王面奏,命运交给秦王决定,是最为稳妥的。郑安平都投降了,不也没有什么事吗?他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