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章 江湖往事_导演能有什么坏心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据最优化安排,十二月十八号,《战士》最终在魔都杀青。

  王恺是最后一个入组的明星,与杨树一同拍到了影片最后。

  剧中他饰演曰本特工永野修一,进入车站工作搞反渗透,主要与靳冬有大量对手戏。

  两人多次合作过,也都拍过类似的题材,不但扮相好看,表演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王恺不适合昭和那种短发,《北平无战事》中的西装头和剧情不搭,最终参考《伪装者》,为他配了一套当时的日式铁路制服,戏中基本都戴着帽子。

  杨树因为在服装、道具、妆容方面的严格追求,吃了不少苦头,拍完了可谓心力憔悴。

  这部戏时间跨度大,从1938年拍到1952年,前后14年,杨树饰演的男主从18岁到30出头,从外型到表演都得体现出成长的岁月感。

  铁道飞虎队的戏一共就一个小时左右,但却比后面孟良崮、渡江、汉江的戏更复杂,反而占了近一半的时间在拍摄。

  因为后面都是兵团作战,服装道具虽然多,但相对单一,而飞虎队的戏涉及日军,时间跨度又大,讲究起来就没完没了。

  比如日军的军服,派驻东北的关东军和派驻华北的华北驻屯军的军服是不太一样的,1941年太平洋爆发前后,军服同样有改变。

  目前国内影视剧中出现的日军都比较潦草,有些军官甚至扎德军的武装带,应该是剧组把国军德械师的装备用混了。

  有些事无知无畏,一旦了解再糊弄观众就有些良心不安,稀里糊涂拍当然也是可以的,但上映后被骂穿帮不严谨也是活该。

  不仅仅是款式的变化,日军军容风貌也是有变化的。

  根据历史记载,1945年曰本宣布战败,但驻扎在峄县也就是兰陵一带的日军拒绝向铁道飞虎队缴械。1000多名日军乘坐铁甲列车趁夜色逃跑,准备向国军投降。

  结果铁路被飞虎队扒了,想退回城里时退路也也被炸断,日军在孤立无援、忍饥挨饿3天之后,只好乖乖投降。

  一支1000多人的正规军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在军事受降史上极为罕见,《战士》也拍了这个情节。

  在微山湖附近拍戏时,杨树听当地群众说了不少有意思的故事,不过因为与影片风格不协调,他没有拍,或许以后单独写个剧本给谁拍,应该也是可以的,能充分体现某些人说的人文关怀。

  进入1945年以后,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其实在大陆的日军已经无心恋战,后勤基本崩溃,连吃饭都难。

  在山东驻扎的很多日军军官窘迫到吃高粱面饼,遭到当地富农的鄙视,还有卖大衣换地瓜的。

  有高粱饼吃还是不错的,当年春天一些鬼子实在饿得受不了,集中了两个小队外带一挺重机枪,打算去吃当地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