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一章 花木兰_导演能有什么坏心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解古代的征兵制度,而后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我国自古就实行兵户政策,这是很重要的制度,自古有些家族世代相传当兵,从周朝就是如此,一直延续到明清。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所谓杨家将、呼家将等等,其实都是兵户。

  这些兵户平时什么也不干,作用就是战时上战场,而且没得商量,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古代大多养的是兵户。”

  “所以花木兰家是兵户?”

  “没错,是兵户,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兵户。

  仔细回想一下木兰辞,征兵的那句是怎么说的?”

  没想到江诗语倒是背得挺熘:“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没错,上下句语义很清楚,可汗点兵发了十二卷军书,都有花木兰父亲的名字。

  这十二卷军书难道是同一个内容复印十二份?恐怕不是。

  或者是语文老师说的那样,十二只是个虚数,代表一定数量?”

  “如果是代表一定数量,那有可能更多份。”

  “所以她爹是个很重要的人,才会一再被提及。”

  “什么人很重要?当然是军官,没道理一个平头百姓被征用,还能一而再地上了可汗的军书,又不是乡政府下的文件。

  对于兵户制度还应该了解一点,它的奖励制度是世袭的,可以一代代传下去,征兵到了花家,她家只要出人就行,出谁都可以,人数够就没问题。”

  “所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迪士尼动画处理成花木兰偷偷替父从军从家里跑出来,这是不对的,因为旦辞爷娘去,说明她是征得父母同意,走的时候正式道了别,而且东市西市大肆采购装备,也不可能偷偷摸摸成功瞒着父母。

  但有一点迪士尼没有胡扯,花木兰家并不是一般人家,动画片里也看得出家庭富裕,有自家祠堂。”

  刘漫越听越觉得有道理:“她家的确不一般,祖宗很厉害,竟然还能派出一条龙保护花木兰。”

  “实际上早在隋唐就有人开始考证这个故事,据说有真人原型,女孩因为家住木兰山下而被称作木兰,父亲是兵户千夫长。”

  “千夫长是多大的官?”

  “我特地查了,千夫长从西周就有了,一直延续到明清,大概也就是统领千人的军官,如果按人数算,差不多就是个团长。

  不过千夫长很重要,尤其是草原民族,可不能仅仅按人头算。

  比如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行军打仗真正指挥的是千夫长,一名个千夫长指挥一千铁骑。

  但要注意,一名铁骑可不是一人一马,实际上是一个人带着一批马。

  这些马除了骑兵轮换使用的战马之外,还有驮鸡、羊等食物的马匹,一个人出征时,基本带着半个甚至全部家当。”

  “一铁骑就相当于一户人家?”

  “没错,所以千夫长同时也都是千户,还是比较有权威的。”

  前两年《绣春刀》挺火,杨树拿来举例。

  “《绣春刀》里的大哥一心想要提拔光宗耀祖,而他目标职务也不过是锦衣卫的百户长。”

  “这样一来就说得通了,怪不得古人没有质疑故事的荒谬,因为他们了解当时的兵役制度,知道花木兰一开始参军就不是和大头兵混在一起的。”

  “应该是是这样的,反而是现代人一看征兵就以为从基层做起,大家一起挤在营房里同吃同住,实际上千户是世袭祖荫,花木兰一参军就是军官。”

  “你虽然查了资料,但毕竟是猜测。”

  “这可不是我的猜测,从唐朝开始这个故事就大受欢迎,开始被搬上舞台,花木兰一直就出身不一般,混的是军官圈子,很好地避开了男女授受不亲的问题,其实是建国以后的豫剧把她改成了出身基层的巾帼英雄,反而不合理了。”

  “所以你要拍一个更贴近历史事实、真实的花木兰?”

  “故事合理才能打动人心,我期望能拍出与众不同的花木兰。”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