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6章 想不通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什么还要学俄语呢?”

  陈建国翻着新发的俄语课本,脸上满是不解,“不是说不学俄语改学英语了吗,怎么还是俄语课?”

  “因为没老师啊,”

  从小学到初中的同桌马文英脸上满是不忿,却又无可奈何,“听我大姑说,虽然现在要求学校改教英语,可是哪来那么多的英语老师,

  以前就只有大城市的少数学校里有英语课,学英语的也都是小班,一个班才十几个人,而且这些人还大部分被分到外事单位,少部分去了科研院所,

  现在一下子要改教英语,这英语老师肯定分不过来啊。”

  陈建国无奈地捂着脑袋,她这话说的是事实,

  现在突然换成英语,就算可以搞速成班,也要花时间去培养老师才行,

  但是英语的老师却跟普通课程的老师可不一样,不能随随便便拉个人来就顶上,

  就像前几年的扫盲班,好多公社扫盲班的教员,其实自己都是扫盲班毕业的,可那是母语教学,有天然的语言基础,教的人不费心,学起来也事半功倍,

  换成另外一门语言,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否则的话,以前俄语那么火的时候,怎么不见也搞俄语速成班呢。

  再说了,在今年1月份,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跑步前进”正式结束,国民经济陆续恢复正常,进入发展新轨道,

  这种时候,自然就更不可能去搞什么英语速成班。

  “不止啊,”

  赵跃民从前排转过身,故作神秘地说道,“听我大伯说,虽然苏联专家撤走了,还把资料给烧了,但是,并不是没有资料留下来,

  有的是我们自己的专家以前找机会偷偷抄下来的,有的是友好的苏联专家,在走之前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我们用照相机拍下来的,所以资料损失其实并不是特别大,

  有了这些资料,我们的那些大项目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所以我们还是要有人懂俄语,至少能看懂那些资料,

  再说了,虽然苏联撤走了专家,但是两国还没有断交,毕竟都是苏维埃的,天生就站一边,所以俄语也不能全面放弃,说不定哪天,我们的关系又好起来了呢!”陈建国抿着嘴微微点头,

  他说的前面半截确实是事实,虽然人走了,可设备和资料都还在,这些生产资料都要懂俄语的人去将其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至于后半截,可以说代表了当前很大一部分老百姓的心声,

  只有陈建国自己心里清楚,以这次毁约为标志性事件,越往后越陷入冰封,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两国关系才逐渐破冰,

  断交是没有断交,但一直互相攻诘、也没有交流往来,比断交强不到哪儿去,这也是后来老尼看准机会突访中国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些东西,老百姓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