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4章 201工程_核武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是提高工艺,还是提高技术,不管是要求培养多的科研人员。还是培养多的高级技工,实业家们都是积极响应,我这半年间也和很多实业家打过交道。挺感动的,所以,我也相信帝国201工程的经费不是问题。何况帝国投入规模之大,本身就不是问题,信心和热忱是关键,国民有这样的信心和热忱,爱国忠君高于一切,此是帝国201工程必将成功之根本!”

  听完这番话,宋彪沉默了一段时间。

  过了一会儿,他和梅贻琦叮嘱道:“让大家要理智,追赶列强和民族光复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重要的还是和内方面有所交代。要内针对201项目做一些基础的应急预案,对于一些企业可以提供临时的应急贷款。其次,要扶持技术人员主动参与创业,要鼓励资本充足的银行参与投资技术,可以成立专业的投资银行。政府可以出资一部分,也可以独自成立一家中国投资银行,专门负责和201工程紧密配合。”

  梅贻琦应承一声。

  虽然他并不是内官员,行政级别也很低,但在他的这个位置上,他的责任就是负责皇帝和内政府之间针对201项目的专项交流通道。

  宋彪对于201工程的兴趣是很浓厚的。不是梅贻琦简单汇报一番就能满足的,他也亲自将梅贻琦整理的资料和报告都仔细浏览一番,在咨询了梅贻琦的一些意见后,对于各个重点项目都做了一些特殊的批注。

  此时的宋彪已经现在认定一点,那就是中国如果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唯有多的依靠科技的进步,而不是简单的依靠投资增长。

  利用德法经济危机和欧洲的战乱萧条,以及苏俄内部的特殊情况,帝国大量从欧洲和苏俄招揽优秀的科技人、专家,不仅加了本国科技研究,也大量的窃取了德国和欧洲国家的一些重要技术。

  这样的工作可以称之为外国专家聘请,也可以称之为乘火打劫,可以称之为技术盗窃,因为帝国是有针对性的聘请各国专家和科技人员,在一些重要项目上,帝国也会通过其他的运作途径秘密转移技术,比如像德国提供特殊的资金对军工业进行援助,将部分债务转化为在克虏伯、蒂森等重要公司的援助贷款。

  比如说在造船用钢上,帝国本身已经通过伯利恒公司掌握了classa系列的造船用钢,但还是继续通过和德国秘密合作,从德国引入人和技术,转入了kc系列的造船用钢,本国还在东北冶金工业研究院继续推进型合金钢和表面渗碳技术的硬化研究。

  通过比对两种技术,帝国以kc系列的工艺结合classa的配比,重试验出……系列的型表面渗碳硅钼合金钢,平均数值约高出kc系列7%,特别是在应对重弹的表现为优越。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